財委會撥款大變天?陳振英專訪:議會運作順暢不代表監察鬆懈

2025 年 10 月 16 日

財委會撥款大變天?陳振英專訪:議會運作順暢不代表監察鬆懈

議會生態轉變:從「戰場」到重回正軌

本屆立法會任期內,通過了多項法案和撥款,昔日拉布不斷的財務委員會,如今已恢復平靜。身兼兩屆議員的財委會主席、金融界議員陳振英在接受《星島》專訪時指出,現屆議會的運作較以往更為順暢,但這主要是因為上屆的拉布情況過於嚴重,才突顯出本屆效率的「突然提高」,實際上只是議會重回正軌。

陳振英回憶,上屆立法會中,反對派的拉布行為嚴重阻礙了施政,其目的並非為了討論政策的優劣,而是旨在癱瘓政府和議會的運作。他形容,當時頻繁的點算法定人數鐘聲,對建制派議員而言簡直是「午夜凶鈴」,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和睡眠質素。

撥款效率提升不等於監察鬆懈

儘管議會運作效率有所提升,但陳振英強調,這並不意味著對政府的監察有所不足。他認為,一個成熟的議事文化,應當在擁有多元聲音的同時,也具備前瞻性的政策意見。議員們在鏡頭之外,也會花費大量時間了解政策,並私下向官員反映意見,有時這種方式反而能取得更為實際的效果。

他舉例指出,政府在提出簡約公屋、網約車規管等重要的民生政策法案時,會事先致電相關議員逐一解說,並親身到立法會向議員介紹內容。若議員意見較多,政府也會在會後約見他們,進一步解釋說明,並在可行情況下採納相關意見。

財委會的角色:最後把關

總結本屆議會,財委會共召開了127次會議,總時數達294小時,批准了261個項目,涉及撥款金額高達6972億元,平均每小時會議批出約23.7億元。陳振英認為,財委會的審議過程本身不應耗時過長,過去的冗長審議是由於反對派的拉布所致,其目的並非為了審議,而是為了癱瘓政府運作。

他解釋,政府的撥款申請在提交至財委會之前,已在事務委員會和轄下的相關委員會中經過充分討論。財委會的角色是「守尾門」,確保所有細節都經過仔細審查。即使項目已通過人事編制或工務委員會,若有3名或以上委員聯名要求,財委會仍可重啟討論。

對於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即將卸任,以及可能接任的人選,陳振英表示,現階段的揣測沒有意義,並強調新一屆主席應由下屆議員互選產生。他認為,只要熟悉議事程序,能夠「壓得住場」主持會議,就有資格擔任立法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