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於參戰了!直接炸伊朗,這是大新聞。之前很多評論已指出,內塔尼亞胡想綁美國上戰車;而結果,輕而易舉地成功了。美國同時有智庫點出,以色列現正亢奮式地擴大戰線。於是,在以方力有不逮之下,美國仍然可以做旁觀者嗎 ?以色列打黎巴嫩、打敘利亞,甚至連土地也侵掠;以軍的出手綽綽有餘,因為對手太弱。一如剷平加沙,美國完全可以袖手旁觀。如果想逼美國加入,就要搞一場更大的大龍鳳。結果成功了,內塔尼亞胡借伊朗綁美國上戰車,同時成功轉移視線——以色列國內經濟開始出問題。且別說其他國家和地區了,以色列國內已有很多人反對內塔尼亞胡。上一集節目已說過,就是因為向伊朗開戰,令以色列內閣成功再度延長戰時狀態。澤連斯基也是靠打仗,靠國家處於戰時狀態而令他的總統任期早便過期之下,仍然不進行新一屆的總統選擇。
今集集中談新形勢有哪些方面可注意。只簡單談四點觀察。7月8日直播時會繼續談。且讓指彈多飛幾天,局勢會更加明朗。以下淺談幾點觀察。
第一點談美軍對伊朗開戰是甚麼一回事。6月21 日,美軍出動B2轟炸機炸了三個伊朗核設施。當中對最重要的福爾道核設施投擲了六枚鑽地彈。特朗普用徹底摧毀、徹底清除來表揚行動十分成功。此外,特朗普講話的調子也相當凶狠:要麼就要和平,否則就要比之前八天更大的悲劇。而內塔尼亞胡就連番多謝。可以如何理解特朗普的強硬表態呢?可以有不同解讀。我認為特朗普既是出於吓唬,也是出於想用最兇悍的話鎮住整件事。如果伊朗回撃的力度有限,就可以令事件降溫。特朗普強調伊朗的重要核設施已徹底清除,等如說內塔尼亞胡發動戰爭的目標和任務已達。——如此便好,雙方都應該收手了——有這種意味。我上一集節目特別提醒大家,中東、西歐,甚至傳統歐美民間在加沙種族滅絕的大背景下,形成了相當龐大的反猶太復國主義,以及反內塔尼亞胡的聲浪。是之前十年未見過的!我上一集節目就是指出華文媒體在這方面的報導很不足夠,我補充了很多相關訊息。知道民間存在同情加沙、反內塔尼亞胡的聲音,就會明白在加沙饑荒的背景下打伊朗,是從未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一件事。而特朗普不是拜登,主動開戰不是他支持者想他去做的事。生意人特朗普希望對金主交個差,然後彼此找個下台階降溫。所以特朗普不斷強調已經完全摧毀,完成任務。當然,是否可以降溫,變數取決於以色列和美國金主的想法。
事件發展的另一個可能性是伊朗誓不低頭。如果未來短期之內戰況比頭一個星期更加激烈,我認為這正是特朗普政府最頭痛之處, 一切考驗美國如何接招。因為不想打仗是特朗普的戰略方向,不是出於他更仁慈,是對外開戰會打亂他在美國國內的部署,例如金融及貨幣上的佈局。很簡單,一打仗石油便漲價、刺激通脹升溫,他就沒有空間叫聯儲局減息。總之,開戰對特朗普無益。所以最初他想用核談判來凍結整個局面,誰知道內塔尼亞胡看穿了特朗普想逃避,於是直接打伊朗,打消美國和伊朗的談判空間。而特朗普仍然左閃右避,說很快會做決定,轉頭卻表示要等兩個星期,誰知還是避不過真老闆以色列財團和金主的脅逼。內塔尼亞胡也提前公佈兩架B2轟炸機的飛行紀錄,令一切箭在弦上。結果6月21日美國向伊朗開戰。
第二點觀察是下一步美國會介入到多深?——不知道。可是,當前美國和內塔尼亞胡政府也想用猛力來速戰速決。開戰以來,我看了非常多網上英文媒體的訊息——不是看主流歐美大傳媒,是看YouTube各種英語高質素自媒體的材料。不少都是歐美上層精英,例如美國退休法官或大學教授的賬號,就是他們訪問伊朗的Prof Marandi(馬蘭迪教授),我才從馬蘭迪教授口中知道多一些當前伊朗的實況。而這些歐美自媒體或個人因興趣而建立的頻道,也故意訪問馬蘭迪教授,讓伊朗的真相可以傳開去。Prof Marandi是抱著隨時被暗殺的心態不斷接受外界訪問。因為接受訪問,他仍然用手機上網;他完全清楚這會被追蹤和暗殺。此外,我也看了很多通英語的高質素中東自媒體時頻。此外,大網台例如土耳其的TRT WORLD,以及Hindustan Times《印度斯坦時報》的英文平台,以及一個叫中東之眼的大網台等等都看。在6月13日開戰後的頭一個星期,我看他們,取得了在華文傳媒,包括香港和內地傳媒讀不見的訊息。台灣華文媒體反而相對平衡。簡言之,開戰第一個星期,香港及內地的華文媒體只強調以色列對伊朗的破壞有多厲害,沒有充分報導伊朗還撃也令以色列受重創。台灣親綠營的媒體反而有以色列受創的畫面和訊息。發展至近一兩日,即6月21日前後,對以色列和伊朗戰況的報導才稍為平衡。舉例,互射之下,一條新聞談以色列如何襲擊伊朗,會同時有一條新聞談伊朗如何回擊以色列。之前沒有這種訊息平衡,只一面倒報導以色列的襲擊有多成功。因為我每天也浸淫在訊息之海裏,見證了開戰第一個星期華文媒體和英語非主流媒體的水平,高下立見。總之,日後伊朗可以撐多久不知道,但頭一個星期伊朗回撃的能力和意志,大出以色列估計。也因此,我上一點觀察說,內塔尼亞胡要借美國軍力重手出拳,希望令伊朗快一點「暈倒」,一切速戰速決。
第三談開戰頭一個星期伊朗回擊的情況。網上有一條含意很重要的短視頻。視頻應該是6月18日的事,當時伊朗該輪攻擊重創了特拉維夫,尤其是拉法市(拉法市是個港口城市,也是以色列海軍重地)。大家要注意,這是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的事!視頻所見,一個戴小白帽猶太教士打扮的人,是以色列內政部長本˙格維爾,大聲質問另一個人,他問:為何要激怒伊朗!視頻背景是一個被炸至重創的現場,本˙格維爾問:現在你滿意了吧!被質問的男人激動地回嗆:我怎知道伊朗有這樣的導彈能力!回嗆者是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負責人大衛˙巴尼亞。大衛˙巴尼亞對罵之中衝口而出的說法最真實——就是怎知道伊朗有能力把導彈射到去以色列的核心重地,而且敢於射向市中心。事實上2024年以伊也曾發生衝突,伊朗當時對以色列發射過一輪長程導彈。當時以色列上空好像放煙花似的畫面至今仍印象深刻。當時伊朗射的是以色列的無人區,而且導彈全部被以色列防空系統成功攔截,所以才有放煙花的效果。現在才知道,當時伊朗未出真力。當伊朗被逼使用真力去出拳時,內塔尼亞胡開始吃驚了。而另一個該吃驚的地方,是如果逼使伊朗真的走去做核彈,那麼射落以色列重要城市的,是帶核武的彈頭。總之,以色列就算成功重創伊朗,但如果要付出極沉重的代價,未必是內塔尼亞胡政府及其右翼黨羽承受得起的政治打擊。所以內塔尼亞胡開始急。
以下匆匆談第四點觀察——據半島電台報導,以色列政府在6月20日前後發佈了指令,限制媒體發佈以色列內部受襲的情況。以色列開始審查新聞內容,不可以報導陣地被攻擊,以及防空行動的內容;如違法報導,等同協助敵人,也等同對國家安全構成切實威脅。總之,記者和編輯被禁止拍照及播放被襲擊的場面,也不可以用無人機或廣角鏡顯示受襲擊的區域,也不可以播放伊斯蘭飛彈被欄截的畫面。要這樣做,有理由推測,以色列國內被炸得挺傷。起碼是官方接受不了的面目、不可以公開的真面目。
上述這則新聞跟我過去一個星期在YOUTUBE世界讀到的情況吻合。如果只閱讀香港及中國內地華文媒體的訊息,會令人以為伊朗頂多搼三幾天便完蛋。有一個十分經典的例子,香港某大「雀鳥王」平台有位網紅時評人用圖表線條顯示伊朗在開戰頭七日導彈的發射數量,分別200、100、70、30、20,數到去6月18日是10枚。他在大平台用圖表行文,彷彿很科學,如果不覆核就信以為真並引用,就令無根據的說法被坐實。6月18 日是伊朗回撃的重頭戲。那怕當日真的只射了十枚,數量完全不反映問題,要看射出去的是甚麼。華文媒體的情況就此打住。總之,頭一個星期,伊朗絕對不是「表現出尷尬的反擊水準」。如果伊朗真的如此不濟,完全傷不到以色列,以色列就不用走禁新聞這一步。同時,還逼特朗普出手,不讓他猶豫。
想談的仍然有很多,期望7月第二個星期二的直播再次分享。至於更宏觀的分析,以及戰爭的未來走勢,起碼要多看幾步才能作出比較靠譜的推測。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我說過內塔尼亞胡和澤連斯基很相似。有一件事又再反映他們的處事手法極之相近。六月俄羅斯要向烏方交還以千計的、新一輪的烏軍屍體。猜猜結果如何?——烏方拒收。被俄方公開此事,以及在輿論壓力下,烏方後來才被逼逐步接收。澤連斯基政府為何拒收呢?估計原因很多;包括,烏方不想確認烏軍大量死亡。其次,或跟發放撫恤金有關。按烏克蘭的陣亡撫恤標準,一名死亡烏軍的撫恤金是約36萬美元。以烏克蘭本次接收的6000多具遺體而言,撫恤金合共約達21.8億美元。而按協議,烏方也交還等量的、6000具俄軍遺體,但6月份此次交換烏方只交付70多具。當然,可能是烏方未及處理。而俄方由去年至現在六月份,已交還合共14000多具遺體,尚有接近3000具仍在處理中。
眾所周知,戰爭,是相當殘酷的一件事!發動戰爭的人,都不想讓你見到真相。烏克蘭在接收遺體方面不太合作,與以色列要封鎖受創新聞是異曲同工。凡是要隱瞞真相的一方,通常即使不是處於下風,也是出了問題的一方。

